时间: 2025-03-26 21:32:55 | 作者: 食品级、药品级袋
北京的冬季,总是带着几分萧条与清凉。但你知道吗?在紫竹院公园的行宫内,几株蜡梅正悄然敞开,为这座古都增添了一抹温暖的金黄。
紫竹院公园行宫宅院内的蜡梅种类主要为“狗牙”和“素心”,点点金黄的花朵在枝头敞开,与古建筑的彩画相映成趣,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。散步内行宫宅院中,清幽的甜香环绕四周,似乎为烦闷的冬日注入了新的生命力。
当你走进行宫,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冽的清香,那是蜡梅独有的气味。走近一看,金黄的花朵缀满枝头,花瓣薄如蝉翼,在寒风中悄悄摇曳,似乎在向你诉说着冬日里的坚韧与夸姣。 据紫竹院公园相关担任的人介绍,现在大部分蜡梅现已怒放,少部分仍呈花苞状况,估计花期将继续到2月中下旬。蜡梅的敞开不只为公园增添了活力,也招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欣赏,感触冬日里的共同神韵。 来自海淀区的李女士表明:“每年冬季我都会来紫竹院公园看蜡梅,尽管气候酷寒,但看到这些金黄的花朵,心境就会变得特别好。尤其是蜡梅的香气,清幽而不浓郁,让人感觉到很舒适。”李女士还说到,蜡梅与古建筑的结合让她感触到了稠密的历史背景和文明氛围,似乎穿越回了古代。另一位游客张先生则表明:“蜡梅的敞开让我感触到了冬日里的温暖。尽管气候酷寒,但这些小小的花朵却充满了生命力,给人一种期望和力气。”
紫竹院行宫坐落紫竹院公园西北侧,始建于明万历五年(1577年),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,于乾隆年间建成行宫,是清代帝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。2001年11月,紫竹院行宫被发布为海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,成为北京大运河文明带上的一颗灿烂明珠。2012年,行宫及周边宅院完成了补葺,并于2014年8月正式向游客敞开,成为公园举行文明展览及相关活动的重要场所。紫竹院行宫不只以其悠长的历史背景和文明招引了很多游客,还因其清幽的环境和共同的自然景观而备受喜爱。行宫内的几株蜡梅凛然独立,气质天成,与古建筑相辅相成,成为了游客们摄影打卡的抢手地址。游客王女士表明:“我每次来紫竹院公园,都会先去行宫看看有没有新的展览。这次正好赶上蜡梅怒放,看完展览后再去宅院里赏花,感觉特别充分。” 蜡梅之所以能在隆冬中怒放,是因为它的花朵外表有一层蜡质保护层,能够抵挡酷寒。它的香气也分外清冽,据说在冰冷的空气中传播得更远,难怪古人称它为“寒香”。 蜡梅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。宋代诗人陆游曾写道:“闻道梅花坼晓风,雪堆遍满四山中。”而清代画家金农更是以画蜡梅出名,他的笔下蜡梅枝干如铁,花朵如金,充满了生命的张力。 看着紫竹院公园行宫内的这些蜡梅,似乎能够感觉到古人对它的宠爱。它不只是冬日里的一抹亮色,更是一种精力的标志——坚韧、高尚、不畏酷寒。 蜡梅的花期并不长,想要一睹它的风貌,可要抓紧时间了!趁着周末,带上家人或朋友,来紫竹院公园的行宫,感触这份冬日里的诗意与夸姣吧! |